【喜迎党代会】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发展成就巡礼(五)——立足学科优势 锻造科研品牌

发布时间:2022-09-17

作者:党委宣传部 审核:张洪坤 来源:第十一次党代会宣传组 编辑:刘奕辰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校的科技工作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以学科为引领,夯实基础研究,做强技术开发,做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新持续向好,步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夯实基础研究硬度,项目数量、质量双提升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以校内管理制度建设与完善为引领,以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中增加基础研究权重为抓手,不断提升学校基础研究的整体实力和水平,激发全校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

学校纵向科研经费及项目数量创新高。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纵向科研项目总经费达到4.4亿元(图1),承担国家级项目395项,其中重点、重大项目(参与)5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9项。2021年国家自然基金立项63项,为近十年来最高数量。

学校科研团队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面对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2020年春节,海洋威廉希尔马翠萍团队在第一时间研发成功了核酸快速检测试剂盒,标志着我校科研工作走在“急、难、险、重”一线。2021年5月15日,自动化威廉希尔邵巍教授团队的自主导航技术为“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着陆火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技术保障,是我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标志性成果。

我校承担重大纵向科研项目的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由匡少平教授主持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关键技术研发——土壤污染监测、预警和修复技术及装备研发”获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立项经费1932万元,成为我校五年期间单个项目经费最高的项目,实现了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重大项目新的突破。2018年我校张培栋老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推进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成果要报》收录。

学校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取得不断进步。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共获批政府主导的国际合作项目10项,经费2000余万元。

凸显学科支撑融合,科研平台不断优化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9个,市厅级科研平台26个,行业重点实验室1个(表1)。2020年生态化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成立,2021年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新序列,标志着我校国家级序列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化学、化工和材料学三个学科均实现了国家级平台的全覆盖,平台建设有效支撑了学校的学科建设。

科研平台建设,迈出国际化步伐。学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依托生物基高分子与橡塑新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生态化工与绿色制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聚合物加工技术及其相关热物理科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际合作基地,积极融入到全球的创新网络。依托中德青年科威廉希尔建设,积极搭建中德两国青年科学家交流合作的平台,先后建立了中德高速列车轻量化联合实验室、与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共建中德先进材料与工程研究所。

厚积科研转化深度,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以高价值专利培育为抓手,不断优化校内制度文件,不断加强对专利转让转化的支持力度,切实提升对知识产权的保护。2021年,学校获批山东省首批“高价值专利培育单位”,为知识产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保障。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获批专利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共获批发明专利1507件,获得“中国专利奖”3项。学校在2020年和2021年公布的“中国专利转让排行榜”中,连续稳居全国第52位。

我校重视科技成果的培育,设立“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基金”,将重点成果培育成“标志性成果”。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获得各类科技奖励145项,其中省部级奖励37项(可推荐参评国家奖的一等奖13项),副省级以上智库成果7项。

提升科技服务广度,青科大模式崭露锋芒

立足山东,辐射全国,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行业不断进步,逐步形成了“技术转移中心+熟化中心+中试基地+孵化园区+创新创业共同体+科技特派员/技术经纪人”的全流程管理、全链条覆盖、全要素支撑、专业化推进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青科大模式崭露锋芒。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与国内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开发合同2300余项,累计到账6.1亿元(图2)。2020年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和“山东省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单位”。

服务行业发展,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2019年,朱兆友教授的布洛芬清洁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将布洛芬产能由2700吨/年提升到10000吨/年,每年减排废弃物10000吨以上,支撑新华制药建成世界最大的布洛芬生产基地,使我国布洛芬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推动了布洛芬生产的变革性技术进步,实现了原料药生产领域的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目标,近3年累计创造经济效益51.60亿元,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2022年7月,我校与山东亘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暨高性能锂电用系列化学品项目正式签约(图3),合同金额达到了7.7亿元,是目前山东省单笔金额最高的校企合作项目。项目全部实施后,将分别建设万吨生产装置,预计年销售收入总额60.1亿元,年利税总额24.695亿元。

闯出融合创新新高度,项目数量质量双提升

学校以拓展融合创新渠道为突破,充分挖掘融合创新潜力,国防科研项目数量和层次稳步提升。在学科领域上逐渐由传统特种橡胶向特种涂料、固体推进剂、海工装备、信息通信等领域拓展,形成了稳定的融合创新科研团队。成立了首个以国防建设为目标的协同创新平台“橡胶制品先进制造技术与关键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国防科研项目合同金额达到7160万元,累计到款4781万元(图4),年到账科研经费突破2000万元,位于省属高校前列。在项目种类上,学校实现了军委科技委、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局项目的突破,共承担此三类项目11项,合计经费2266万元,实现了国家级军工项目质的飞越。

积极拓展融合创新渠道,不断加强与军事院校、军工集团的合作。与五三所、四十二所、二十二所和国防科技大学、海军航空大学、海军潜艇威廉希尔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校科研工作者以“扎根科研一线、锚定科研前沿”的定力,不断发扬“科大精神”、践行“橡胶品格”,以“五有”科大人的闯劲,打造了“青科大模式”,夯实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基础,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文章来源:https://www.qust.edu.cn/info/2380/26740.htm)